close
面對瀕臨死亡或已死亡時,
旁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會該是如何?

週一晚去探視在作月子的同學時,
房裡正好在播放侯文詠版的白色巨塔。
(原著小說數年前剛出版時讀過,
但改拍成連續劇,則是沒時間看XD。)
場景正好是小嬰兒等不到移植心臟漸垂死,
兩位主配角醫生出現不同的態度,
一個呆若木雞,
(無怪網路的評語:該劇配角們演技遠優於兩位主角)
一個似接受失敗的事實,準備下回再重新面對挑戰。

多年前,
曾跟乾舅(吾家一堆有的沒的親戚)等一堆外科醫療人員,
去外雙溪烤肉。
偉大的乾舅那時是骨科VP,
對著爐火正旺的烤肉架,大談早上送走一個case,
語調輕鬆,絲毫無任何難過語氣。
年紀幼小的我,覺得乾舅頗冷血,
病人早上過世,主治醫生下午心情頗佳地在烤肉….

W在線上,因家人準備要住進安寧病房,
在問法律及喪葬問題。
整個討論過程裡,
重心全集中在如何規避稅賦、負債及管控開支。
似覺得已經跟乾舅舅沒兩樣,
在專業處理心態下,已無同理心,
一心只在思索如何替W規避掉可能的風險,
無法替W疏解及面對現在及未來的情緒壓力。

小四在醫院宿舍後頭的空地遊玩時,
恰見到從病房移送出的死亡病人屍體。
這是第一次面對死亡,感覺上會怕怕的。
或許從小把醫院當遊戲間,
太多醫生叔叔伯伯或護士阿姨在家裡出入聊天,
他們聊的大多是醫學上的事,
那種職業上對病人死亡的冷漠態度,
想多少被感染。
考研究所前一個月,外婆過世,回台南奔喪,
在老人家遺體旁,沒覺得悲痛,
倒是覺得老人家終於解脫了。
在長達數年的中風及後段的植物人狀態,
老人家走了,反是覺得可以不要再這樣痛苦下去。
身為唯二受外婆帶過的孫子,
其實該為外婆過世難過,
但沒難過,也沒悲傷。
出殯那天被交代專心準備考試不用回去,
(外婆原對念書的態度頗不鼓勵,原只認為有基本學歷就好,
書念愈多,分家產分得愈少。
但後看老媽及舅舅多念些書對家裡的幫助後,
對第三代孫子輩的要求頗高的,
第一次中風時,還對二舅念表姊大學重考沒考好的事。
想老媽應該是知道外婆的想法,才叫我不回去參加出殯。)
真正的難過感覺,是那天傍晚看著原掛在客廳牆上,
外公外婆合照的照片,想外公以後就少了老伴…….
那天過後,所有親人照過原有的日子,
彷彿婚喪喜慶,是平日少見面的親戚大團聚的場合。
真正的悲傷,似不太存在在這家族裡。

或許就是這樣的背景下,
無法以同理心跟W面對家人即將結束生命的悲傷,
只能以所學的知識提供建議,
而這堆建議跟抒解悲傷情緒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看來當年覺得冷血的小朋友,
早已跟被覺得冷血的VP一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eten 的頭像
    bbeten

    殘篇偏見

    bbet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