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上完債總課後,
在收拾文具、法典時,
一個熟悉的面孔跑到面前來,
哈哈..是以前的同學C,
跑來旁聽陳大P的課。

這週又碰到他,
兩個人在短短的下課時間裡,
稍聊一下,
原想知道他為何想離開,
跑到外雙溪去。
給的答案有點出乎意料外,
只因日、夜間的差異。
只因日、夜間的差異?
就是因為這樣轉到不同領域,
然後再跑來旁聽法律課程,
只覺得很突兀,
這樣的選擇頗不太有智慧。

回想半年前ntpu上媒體的一件事,
係為兩個學制的畢業證書要改成不同版,
吵的沸沸揚揚。
當時覺得此事頗無聊,
與其在乎畢業證書版本不一,
倒不如該在乎自己念了多少書,
考上國考、當上大法官後,
有誰在乎是那一個學制出來的。
或許是站在本無意要再拿一張文憑的思考點上,
錯估這事對只有高中畢業者的衝擊。

當傳出C跑去外雙溪時,
曾在MSN上對另一同學表示過不解,
不解的是為何要甘願多花3-4倍的學費,
不解的是為何要由法律跑到不同領域去,
且跑過去的領域,常一堆人跑到法律這邊來。
昨晚給的答案僅是因為那邊是日間部,
這個答案讓人很無言以對。

或許除了現在的學程外,
從小到研究所,所念的都是日間部,
更曾因高三留校夜讀時,
看到補校的上課情形,
以為讀夜校就是那樣混,
拒絕家裡報夜大的提議。
不過高中同班同學,
有人因日大聯考失常,
考慮家境負擔不願重考,
改讀夜大,在公館窩了四年,
後應屆考上同校研究所,
現為捧鐵飯碗公務員。
像她這種例子非特殊,
唯一差別的心態是清楚自己是來念書,
不是打混拿文憑。

不能不承認在某些情況下,
某些學校會依日夜間部開同科但不同程度課程,
或一些大牌老師有個人因素不願在夜間部開課。
但這些問題非不能補救,
還不是一堆人跑去同校或外校日間部旁聽,
(相對,也是一堆日間部同學跑到夜間部旁聽,
別忘了昨晚陳大P的課,一開始只有在夜間部開課,
每年都要鬧保障修課生的座位問題。)
共筆也可在某些影印店買到,
教科書更是書店可買到,或圖書館可借。
真正差異點是在自己的心態,
若沒有足夠底子,縱然拿同樣的畢業證書,
出去也是日子難過。
以前曾在高點的討論區裡,
看到想考某校研究所在職專班者,
在問畢業證書是否與日間一般生一樣時,
真覺得可悲,
來學校念書是該在乎一張紙上幾個字的差別嗎?

更覺得惋惜的事,
跑到外雙溪去念不同領域,
還想同時繼續念法律,
與其這樣蠟燭兩頭燒,
想為何不繼續留在民生東路?
想要作的事,留在民生東路,
效果會比在外雙溪更佳。

事情已經發生,
除非再重考入民生東路,
或更好的學校,
否則兜這大圈子,
真不知這樣頗划算嗎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et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